-
擅長: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特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障及疑難血液病診斷。
向 Ta 提問
-
缺鐵性貧血指標
缺鐵性貧血的診斷需綜合評估多項指標,包括SF、TIBC、TS、SI、FEP等,特殊人群診斷標準可能不同,如有疑慮應及時就醫(yī)。 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貧血癥,主要因鐵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丟失過多等原因導致體內鐵儲備不足。以下是關于缺鐵性貧血指標的一些信息: 1.血清鐵蛋白(SF) 是體內鐵的儲存形式,其水平降低提示缺鐵。 2.總鐵結合力(TIBC) 反映鐵的轉運和利用情況,升高可能與缺鐵有關。 3.轉鐵蛋白飽和度(TS) TS降低表示鐵利用障礙,有助于缺鐵性貧血的診斷。 4.血清鐵(SI) 降低提示缺鐵。 5.紅細胞游離原卟啉(FEP) 升高提示缺鐵。 這些指標在缺鐵性貧血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但單一指標異常不能確診,需要綜合評估。此外,對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婦、兒童和老年人,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懷疑有缺鐵性貧血,應及時就醫(yī),進行相關檢查,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5-06-24 16:33:34 -
直系血親不能輸血
直系血親之間輸血可能引發(fā)多種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般不建議直系血親之間輸血。 1.輸血相關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直系血親之間HLA相同的概率較高,輸血時,供血者的淋巴細胞可能會攻擊受血者的細胞,引發(fā)輸血相關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嚴重時可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2.輸血傳播疾?。狠斞赡軙鞑ヒ腋?、丙肝、艾滋病等疾病。直系血親之間,血液交換更頻繁,增加了感染疾病的風險。 3.免疫反應:直系血親之間輸血,受血者可能會產生針對供血者抗原的抗體,導致下次輸血時發(fā)生嚴重的免疫反應,如過敏反應、溶血反應等。 4.其他潛在風險:直系血親之間輸血還可能增加其他潛在風險,如輸血后心律失常、急性肺損傷等。 綜上所述,為了確保輸血的安全和有效性,避免潛在的風險,一般不建議直系血親之間輸血。在臨床輸血中,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并選擇合適的輸血策略。如果有輸血需求,應遵循醫(yī)療機構的規(guī)定和操作指南。
2025-06-24 16:33:33 -
白細胞低什么原因
白細胞低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藥物、感染、免疫系統(tǒng)問題、骨髓問題、放射治療和其他因素。發(fā)現(xiàn)白細胞低應及時就醫(yī),確定原因后采取相應治療措施,同時注意休息、加強營養(yǎng)、避免感染等。 1.藥物因素:某些藥物,如抗生素、抗甲狀腺藥物、化療藥物等,可能會導致白細胞減少。 2.感染:病毒、細菌、真菌等感染可能會引起白細胞降低。 3.免疫系統(tǒng)問題: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等免疫系統(tǒng)問題可能會導致白細胞減少。 4.骨髓問題:骨髓造血功能減退、骨髓纖維化等骨髓問題可能會導致白細胞生成減少。 5.放射治療:接受放射治療可能會損傷骨髓,導致白細胞減少。 6.其他因素:某些化學物質、長期接觸某些毒物、脾功能亢進等也可能導致白細胞低。 如果發(fā)現(xiàn)白細胞低,應及時就醫(yī),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以確定具體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同時,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注意休息、加強營養(yǎng)、避免感染等,有助于促進白細胞的恢復。
2025-06-24 16:33:31 -
請問那個敗血癥是什么病啊嚴重嗎
敗血癥通常極為嚴重。敗血癥指的是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環(huán)后持續(xù)存在并生長繁殖,產生大量毒素,同時誘生多種炎癥介質,從而引發(fā)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當血液中有病原微生物但尚未引起明顯毒血癥表現(xiàn)時則稱為菌血癥。 一、敗血癥的嚴重性:敗血癥屬于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可能從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進展至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敗血癥的癥狀表現(xiàn):患者可能呈現(xiàn)寒戰(zhàn)、高熱、惡心、嘔吐、肌肉酸痛等癥狀,也可能有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癥狀。而且由于敗血癥會導致人體全身受到感染,患者還會出現(xiàn)意識障礙、呼吸困難、面色紫紺、休克等狀況,很容易危及生命,若不有效控制感染甚至會致使患者死亡。 因此,對于確診敗血癥的患者,應立刻送往醫(yī)院,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積極治療。若不幸確診敗血癥,建議患者不必過度驚慌焦慮,嚴格遵循醫(yī)囑規(guī)范治療,以免延誤病情,產生不良后果。 關鍵點:敗血癥嚴重、癥狀、需及時治療。
2025-06-24 16:33:29 -
白血病移植后什么排異最可怕
急性排異反應是白血病移植后最常見且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癥狀嚴重,對患者生命威脅大,治療難度也較大。 急性排異反應最可怕。 急性排異反應是白血病移植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它可以發(fā)生在移植后的任何時間,但通常在移植后的早期發(fā)生。急性排異反應的發(fā)生機制是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對移植的白細胞產生了攻擊,導致器官和組織受損。其癥狀包括發(fā)熱、皮疹、呼吸困難、腹瀉等,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與慢性排異反應相比,急性排異反應的發(fā)生更為突然,癥狀更為嚴重,對患者的生命威脅更大。此外,急性排異反應的治療難度也較大,通常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進行治療,而且治療效果也不如慢性排異反應好。 因此,對于白血病移植后的患者來說,急性排異反應是一種非??膳碌牟l(fā)癥,需要密切監(jiān)測和及時治療。同時,醫(yī)生也會采取一系列措施來預防急性排異反應的發(fā)生,如使用免疫抑制劑、進行抗排異治療等。
2025-06-24 16: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