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檢查肝癌問
怎么檢查肝癌
-
-
吳昊副主任醫(yī)師
江蘇省人民醫(yī)院 向他提問
肝癌的檢查方法包括影像學檢查(超聲、CT、MRI)、血液腫瘤標志物檢查(AFP及其他)和病理檢查(肝穿刺活檢),不同人群檢查時需注意不同點,如肝炎病史者需定期篩查,老年人有創(chuàng)檢查要謹慎評估風險等,影像學檢查各有特點及適用情況,血液腫瘤標志物中AFP重要但需結合判斷,肝穿刺活檢是診斷金標準但有風險。
一、影像學檢查
1.超聲檢查:是肝癌篩查的常用方法,能發(fā)現(xiàn)肝內(nèi)直徑1cm以上的占位性病變。它可顯示腫瘤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及與周圍臟器和血管的關系等,具有操作簡便、價格低廉、無創(chuàng)等優(yōu)點,可重復性強,能動態(tài)觀察病變變化。但對于一些小而隱匿的肝癌可能存在漏診情況,且受操作者經(jīng)驗和患者體型等因素影響。
2.計算機斷層掃描(CT):增強CT掃描可以更清晰地顯示肝癌的病灶特征,如病灶的血供情況等,能夠發(fā)現(xiàn)直徑較小的肝癌病灶,對于肝癌的診斷、分期等有重要價值。它可以明確腫瘤的位置、數(shù)目、大小以及與重要血管的關系等,是診斷肝癌的重要影像學手段之一。不過,CT檢查需要使用含碘造影劑,對于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謹慎,并且有一定的輻射劑量。
3.磁共振成像(MRI):對肝癌的診斷價值與增強CT相似,且在某些方面優(yōu)于CT,如對肝癌與肝血管瘤的鑒別診斷等。MRI具有多參數(shù)、多序列成像的特點,能夠更精確地顯示腫瘤的大小、形態(tài)、數(shù)目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對于發(fā)現(xiàn)小肝癌、鑒別診斷等有獨特優(yōu)勢。但MRI檢查時間相對較長,體內(nèi)有金屬植入物(如心臟起搏器等)的患者不能進行該檢查。
二、血液腫瘤標志物檢查
1.甲胎蛋白(AFP):是一種糖蛋白,主要由胎兒肝細胞及卵黃囊合成。AFP是診斷肝癌的重要標志物之一,血清AFP檢測結合超聲檢查是我國肝癌篩查的常用方法。在肝癌患者中,約70%-90%的患者AFP會升高,但也有部分肝癌患者AFP不升高,另外,一些良性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也可能導致AFP輕度升高,所以AFP升高不一定就是肝癌,需要結合臨床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2.其他腫瘤標志物:如異常凝血酶原(PIVKA-Ⅱ)、高爾基體蛋白73(GP73)等,在肝癌的診斷中也有一定的輔助價值,但臨床應用相對不如AFP廣泛。
三、病理檢查
1.肝穿刺活檢:是獲取肝癌組織進行病理學診斷的金標準。對于經(jīng)過影像學檢查和血液腫瘤標志物檢查高度懷疑肝癌,但又不能明確診斷的患者,可以考慮肝穿刺活檢。不過,肝穿刺活檢有一定的風險,如出血、種植轉移等風險,在操作前需要充分評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情況。病理檢查可以明確腫瘤的組織學類型、分化程度等,對于制定治療方案和判斷預后等有重要意義。
不同年齡段、性別、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檢查肝癌時需要注意的點有所不同。例如,對于有肝炎病史(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人群,本身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更應該定期進行肝癌的篩查;對于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加關注身體的一般狀況,在進行一些有創(chuàng)檢查(如肝穿刺活檢)時要謹慎評估風險;對于女性和男性在檢查時并無特殊的性別差異,但需要根據(jù)各自的健康狀況來選擇合適的檢查項目組合。
本文由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創(chuàng)作,著作權屬于江蘇民??悼萍脊煞萦邢薰?。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
-
高血糖能吃紅薯嗎
高血糖患者在飲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飲食,...
- 傳說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嗎
- 5類人不宜常吃雞蛋 尤其是這種人
- 肚臍的泥摳不得 摳著摳著就有大問
- 一份簡單早餐背后的殺機
- 胃不好應該多吃面條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