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普通婦科疾病診療;計劃生育相關診斷及治療手術;不孕癥檢查診斷;婦科內分泌疾病、月經失調、更年期綜合征等相關內分泌疾病診療;熟練掌握婦科宮腔鏡及腹腔鏡檢查及三級手術操作。
向 Ta 提問
黃翠萍,1994年畢業(yè)于山東醫(yī)科大學(現山東大學),2001年獲山東大學婦產科學專業(yè)碩士學位,現任婦科副主任醫(yī)師,任婦科內鏡四級手術培訓基地臨床教師,山東省醫(yī)師協會干細胞治療分會委員,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微量元素分會婦產科學組委員,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生殖醫(yī)學倫理學分會理事,曾任山東省醫(yī)學會婦產科生殖醫(yī)學分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是計劃生育,婦科腫瘤及婦科內分泌相關疾病。
展開-
子宮腺肌病的癥狀
子宮腺肌病可致月經異常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可致貧血,有進行性加重的痛經且疼痛部位多在下腹深部及腰骶部、月經前1周左右開始經期第1天最劇烈可持續(xù)整個經期,有非經期盆腔深部疼痛在性交、排便等時加重,少數伴不孕或白帶增多,育齡期需警惕,絕經前癥狀因激素變化不同,絕經后少新發(fā)但絕經前需評估。 一、月經異常 子宮腺肌病患者常出現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的情況。研究表明,超半數患者會有月經量增多表現,這與子宮肌層結構改變影響子宮正常收縮有關,長期月經量增多可能導致貧血,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尤其在育齡女性中較為常見。 二、進行性加重的痛經 多數患者會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痛經,疼痛部位多位于下腹深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會陰、肛門或大腿。疼痛通常在月經前1周左右開始出現,經期第1天最為劇烈,可持續(xù)整個經期。其機制是異位的子宮內膜腺體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圍組織引發(fā)炎癥反應,隨著病程進展,疼痛程度逐漸加劇。 三、盆腔疼痛 除經期疼痛外,部分患者可出現非經期的盆腔深部疼痛,在性交、排便等情況下可能加重。這是由于盆腔內異位病灶受刺激所致,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性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四、其他相關癥狀 少數患者可能伴有不孕,其機制可能與子宮形態(tài)改變、盆腔微環(huán)境改變等因素有關;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白帶增多,但相對少見。另外,對于特殊人群,育齡期女性若出現上述癥狀需高度警惕,絕經前女性癥狀可能因激素變化有所不同,絕經后女性一般較少新發(fā)子宮腺肌病,但絕經前女性仍需結合具體情況進行評估。
2025-08-05 14:33:55 -
子宮肥大用什么藥
子宮肥大治療藥物依病因而定,細菌感染致者需據病原選抗菌藥,雌激素刺激致者用調節(jié)雌激素藥要評風險獲益比,妊娠期用藥重胎兒安全需婦產科醫(yī)生嚴密監(jiān)測,絕經后用藥關注激素及骨代謝等系統(tǒng)影響遵個體化原則,非藥物方面保持規(guī)律作息、定期婦科檢查、適度鍛煉對管理子宮肥大至關重要。 一、病因相關藥物選擇 子宮肥大的治療藥物需依據病因而定。若由慢性子宮肌炎導致細菌感染,可能會涉及抗菌藥物,如針對常見致病菌的抗生素,但具體藥物需由醫(yī)生根據病原學檢查結果選用;若因雌激素持續(xù)刺激引起,可能會涉及調節(jié)雌激素水平的藥物,但此類藥物使用需嚴格評估患者激素狀態(tài)及風險獲益比。 二、特殊人群用藥提示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出現子宮肥大需用藥時,要充分考量藥物對胎兒的潛在影響,優(yōu)先選擇對胎兒安全性較高的藥物,且必須在婦產科醫(yī)生嚴密監(jiān)測下使用,因為任何藥物使用不當都可能對胎兒發(fā)育產生不良作用。 絕經后女性:絕經后女性子宮肥大用藥需關注激素水平變化,由于絕經后雌激素水平降低,若因其他特殊情況需用藥,要謹慎評估藥物對骨代謝、心血管等系統(tǒng)的影響,遵循個體化且兼顧全身健康的用藥原則。 三、非藥物干預的重要性 除藥物治療外,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對子宮肥大管理至關重要。例如,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有助于維持機體正常內分泌及免疫狀態(tài);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密切監(jiān)測子宮情況,能及時發(fā)現病情變化并調整管理方案;適度進行體育鍛煉,可增強體質,利于子宮健康維護,但運動強度需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合理把控。
2025-08-05 14:32:18 -
患了多囊卵巢綜合征治得好嗎
多囊卵巢綜合征可治療但難完全根治,通過綜合管理可有效控制癥狀等,包括調整肥胖型患者生活方式、用藥物調節(jié)月經周期、用藥物改善胰島素抵抗、對有生育需求者促排卵,需長期管理,患者要配合醫(yī)生制定個性化方案并執(zhí)行。 調節(jié)月經周期:對于月經不規(guī)律的患者,可采用藥物來調節(jié)月經。例如使用短效避孕藥,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進而抑制卵巢排卵,調整月經周期,一般需要連續(xù)服用幾個周期。不同性別患者均可應用此類調節(jié)月經的措施,但需注意藥物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反應,如少數人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要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改善胰島素抵抗:部分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存在胰島素抵抗情況,可使用二甲雙胍等藥物來改善。二甲雙胍能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改善胰島素抵抗。對于有胰島素抵抗相關病史或表現的患者適用,但要關注其可能帶來的消化道不適等副作用,用藥需在醫(yī)生評估下進行。 促進生育: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促排卵治療。比如使用克羅米芬等藥物誘導排卵。不同年齡有生育意愿的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促排卵方案,但促排卵過程需密切監(jiān)測卵泡發(fā)育等情況,以提高受孕幾率,同時要注意促排卵可能引發(fā)的卵巢過度刺激等風險。 總之,多囊卵巢綜合征通過規(guī)范的綜合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月經、代謝等狀況,對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也可幫助實現妊娠,但疾病特點決定了需要長期管理,患者要積極配合醫(yī)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并堅持執(zhí)行。
2025-08-05 14:30:14 -
懷孕會加重宮頸糜爛嗎
懷孕一般不會直接加重宮頸糜爛,宮頸糜爛本質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由雌激素水平變化致柱狀上皮外移,懷孕時雌激素升高使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更明顯,孕期無需針對其特殊治療但要密切關注宮頸情況,定期產檢,發(fā)現異常需做相關檢查,孕婦要保持良好孕期衛(wèi)生習慣并按時產檢。 宮頸糜爛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過去被誤稱為“糜爛”,現在醫(yī)學上稱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它是由于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變化,導致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外移至宮頸表面,使宮頸看起來呈糜爛樣改變。 懷孕與宮頸柱狀上皮異位的關系 懷孕時,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會升高,這可能會使原本就存在的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情況看起來更加明顯,但這并不是懷孕加重了宮頸糜爛,而是激素變化導致的生理表現。在孕期,一般不需要針對所謂“加重的宮頸糜爛”進行特殊治療,因為這通常是一種生理適應性變化。然而,孕期需要密切關注宮頸的情況,包括是否有其他異常病變等。比如,要定期進行產前檢查,觀察宮頸的外觀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宮頸病變跡象,如是否有異常的陰道出血、分泌物異常等情況。如果在孕期發(fā)現宮頸有異常的病變表現,需要進一步進行相關檢查,如宮頸TCT(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和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等,以排除宮頸上皮內瘤變甚至宮頸癌等病變。對于孕婦來說,保持良好的孕期衛(wèi)生習慣很重要,要注意外陰清潔,但不要過度沖洗陰道,以免破壞陰道的正常菌群平衡。同時,要按照產檢計劃按時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fā)現和處理可能出現的宮頸相關問題。
2025-08-05 14:28:25 -
子宮切除能吃蘿卜
子宮切除術后蘿卜因富含維生素C等有益恢復且含膳食纖維可防便秘,食用應選清淡烹飪方式,老年患者需適量細嚼慢咽,年輕患者依自身消化調整攝入量,且蘿卜不能替代其他營養(yǎng)要保證飲食均衡搭配。 一、蘿卜的營養(yǎng)成分與子宮切除術后益處 蘿卜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營養(yǎng)成分。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對子宮切除術后身體恢復有一定幫助,可促進傷口愈合;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子宮切除術后患者因術后活動量減少等因素易發(fā)生便秘,適量攝入蘿卜中的膳食纖維可有效預防便秘,維持腸道正常功能。 二、子宮切除術后食用蘿卜的注意事項 (一)烹飪方式選擇 子宮切除術后患者胃腸功能需逐漸恢復,食用蘿卜時應采用清淡烹飪方式,如清蒸、煮湯等,避免油炸、紅燒等過于油膩或辛辣的做法,以防加重胃腸負擔,引起不適。 三、不同人群食用蘿卜的相關考量 (一)老年子宮切除患者 老年患者胃腸功能相對較弱,食用蘿卜時要注意適量,且需細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避免因胃腸功能不佳導致消化不良等問題。 (二)年輕子宮切除患者 若年輕患者胃腸功能較好,可適當增加蘿卜攝入量,但仍需依據自身消化情況進行調整,確保飲食既能獲取蘿卜的營養(yǎng)益處,又不造成胃腸不適。 四、飲食均衡性要求 蘿卜可作為子宮切除術后多樣化飲食的一部分,但不能替代其他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術后需保證蛋白質(如瘦肉、魚類等)、碳水化合物(如谷類)等的合理搭配,以維持身體整體營養(yǎng)均衡,促進全面康復。
2025-08-05 14: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