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時,天氣“晝熱夜涼”,空氣濕度驟降,燥氣逐漸占據(jù)主導。中醫(yī)講“肺為嬌臟,喜潤惡燥”,燥氣侵襲易讓肺臟“缺水”,引發(fā)口干咽燥、皮膚干癢、干咳少痰等不適,甚至誘發(fā)呼吸道問題。此時做好“潤燥護肺”,不僅能緩解當下不適,還能為秋冬肺臟健康筑牢基礎,關鍵在于抓住飲食、習慣、環(huán)境、運動四個核心方向。護肺方法有哪些?
一、飲食潤燥:給肺臟“補水”,避開燥火
1.多吃潤肺食材
優(yōu)先選擇水分足、能滋陰的食物,比如梨(可蒸梨加川貝母粉,溫和潤燥)、銀耳(煮銀耳百合羹,黏液質能潤黏膜)、蓮子(搭配大米熬粥,健脾又潤肺),還有白蘿卜(煮湯或涼拌,幫助化痰順氣);每天可吃1-2顆秋梨,或喝一杯溫蜂蜜水(水溫不超過60℃,避免破壞營養(yǎng)),為肺臟補充“水分”,緩解口干咽癢。
2.少吃燥火食物
辛辣食物(辣椒、花椒、生姜)會加重體內燥氣,可能引發(fā)咽喉腫痛;油炸食物(炸雞、油條)難消化,還會消耗身體津液,讓肺燥更明顯;過咸的腌制品(咸菜、臘肉)會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肺臟負擔,這段時間飲食盡量清淡,少鹽少辣。
3.科學飲水
每天喝1500-2000毫升溫水,別等口渴再喝,也別一次性猛灌(易脹肚),可分多次小口喝;若覺得白開水寡淡,可加少量麥冬、玉竹煮水(藥食同源,溫和無刺激),滋陰潤燥效果比單純喝水更好,避免喝冰水、含糖飲料,防止刺激呼吸道。
二、習慣護肺:避開傷肺行為,養(yǎng)出好狀態(tài)
1.別熬夜、勿勞累
熬夜會讓身體免疫力下降,肺臟的防御能力變弱,更容易被燥氣“攻擊”;過度勞累(比如連續(xù)加班、高強度運動)會消耗津液,加重肺燥,可能誘發(fā)咳嗽。建議每天23點前入睡,保證7-8小時睡眠,白天工作每1小時歇10分鐘,別讓身體長期處于疲勞狀態(tài)。
2.遠離煙味
煙草里的尼古丁、焦油會直接損傷肺黏膜,夏秋交接時肺臟本就脆弱,吸煙或吸二手煙會雪上加霜,可能引發(fā)支氣管炎;如果家里有人吸煙,盡量讓其在室外吸,自己也要避開吸煙環(huán)境,減少肺臟刺激。
3.做好呼吸道防護
早晚溫差大,出門記得添件薄外套,別受涼(感冒會加重肺負擔);遇到霧霾、揚塵天,戴個透氣的口罩,減少灰塵、污染物進入呼吸道;回家后用溫水漱口、洗鼻腔,把殘留的臟東西清掉,保護肺臟免受“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