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疼痛怎么針灸問
手腕骨疼痛怎么針灸
-
-
王海泉主任醫(yī)師
山東省立醫(yī)院 向他提問
手腕骨疼痛針灸選穴遵循中醫(yī)經(jīng)絡理論,局部選陽溪、陽池、大陵等,遠端選外關、合谷等,不同人群針灸有注意事項,針灸后要局部護理、適當休息、觀察反應。
一、選穴原則
根據(jù)中醫(yī)經(jīng)絡理論,手腕骨疼痛常與手三陽經(jīng)相關,選穴多以局部穴位配合遠端循經(jīng)穴位為主。局部穴位可選陽溪、陽池、大陵等手腕局部的經(jīng)穴;遠端循經(jīng)穴位可選取外關、合谷等穴位。
二、具體穴位及操作
1.陽溪穴
位置:在腕區(qū),腕背側遠端橫紋橈側,橈骨莖突遠端,解剖學“鼻煙窩”凹陷中。
操作:常規(guī)消毒后,用0.3-0.5寸毫針直刺或斜刺0.3-0.5寸,針刺得氣后,行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留針20-30分鐘。
2.陽池穴
位置:在腕后區(qū),腕背側遠端橫紋中,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中。
操作:毫針直刺0.3-0.5寸,針刺得氣后行相應補瀉手法,留針過程中可適當行針以維持針感。
3.大陵穴
位置:在腕前區(qū),腕掌側遠端橫紋中,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操作:直刺0.3-0.5寸,針刺得氣后施行補瀉,留針待效。
4.外關穴
位置:在前臂后區(qū),腕背側遠端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
操作:直刺0.5-1寸,針刺得氣后行針,留針。外關穴對于手腕疼痛有較好的遠端調節(jié)作用,因為它屬于手少陽三焦經(jīng),與手腕局部的經(jīng)絡氣血相通。
5.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操作:直刺0.5-1寸,針刺得氣后行針,合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jīng)原穴,通過經(jīng)絡傳導可以調節(jié)手腕部位的氣血運行。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項
1.兒童:兒童手腕骨疼痛進行針灸時,要盡量安撫兒童情緒,使其保持體位不動。因為兒童皮膚嬌嫩,針刺時應選用更細的毫針,進針手法要輕,避免過度緊張導致暈針等情況。兒童的骨骼、肌肉等組織發(fā)育尚未完全成熟,針灸操作需更加精準輕柔。
2.孕婦:孕婦手腕骨疼痛針灸時,要謹慎選穴。腹部、腰骶部及一些具有通經(jīng)活血作用的穴位應避免針刺,如合谷穴在孕婦針刺時需特別注意,因為合谷穴有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導致流產(chǎn)等風險。
3.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質疏松等情況,針灸時進針不宜過深,防止發(fā)生骨折等意外。同時,老年人感覺相對遲鈍,針刺得氣感可能不明顯,操作時要密切觀察老年人的反應,確保安全。
4.體質虛弱者:體質虛弱者針灸時,手法不宜過重,可采用補法為主。留針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者面色、神態(tài)等,防止出現(xiàn)暈針等不適反應。
四、針灸后的注意事項
1.局部護理:針灸后局部皮膚要保持清潔,24小時內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2.休息:針灸后要適當休息,避免立即進行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讓身體有時間恢復。
3.觀察反應:注意觀察自身有無不適反應,如局部腫脹、疼痛加劇、頭暈、惡心等異常情況,若出現(xiàn)應及時就醫(yī)。
本文由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創(chuàng)作,著作權屬于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載。
-
-
高血糖能吃紅薯嗎
高血糖患者在飲食上是格外注意的,如果不注意飲食,...
- 傳說中的抗癌食物 真的存在嗎
- 5類人不宜常吃雞蛋 尤其是這種人
- 肚臍的泥摳不得 摳著摳著就有大問
- 一份簡單早餐背后的殺機
- 胃不好應該多吃面條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