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燥易上火的時節(jié),一杯菊花茶成了不少人的“降火良方”。但你有沒有糾結過,貢菊和胎菊誰更降火呢?今天,咱們就來好好捋一捋!
一、貢菊和胎菊,到底啥來頭
1、貢菊:來自黃山的“皇家貢品”
貢菊,又稱黃山貢菊、徽州貢菊,與杭菊、滁菊、亳菊并稱中國四大名菊。在古代,它可是品質優(yōu)良到被當作貢品進獻給皇家的存在,因而得名。貢菊多生長在山地、溝壑和溪邊等地,株高一般在1米左右,花大而少,開花期較短。其花朵較大,色澤金黃(有的品種花瓣顏色略微偏白),香氣濃郁。
2、胎菊:杭白菊中的“小清新”
胎菊呢,嚴格意義來說,它是杭白菊在還未開放時采集的花蕾。它的花形較小,顏色偏綠白(未完全開放時的杭白菊,花心顆粒是米黃色,且大小較為均勻),質地相較于完全開放的菊花更為嫩滑。通常在10月采取的胎菊質量較好,還有“胎菊王”的美稱。它常生長在平原、丘陵和山間盆地等地,株高一般在0.5-1米之間,花小而密,顯花季節(jié)較長。
二、從成分看功效,誰更勝一籌
1、貢菊的成分與功效
貢菊含有揮發(fā)油、腺嘌呤、膽堿、菊苷及黃酮類化合物,還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C、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其性微寒,味苦、甘、辛,歸肺經以及肝經。在功效上,它能疏散風熱、平抑肝陽、清熱解毒、清肝明目。尤其在清肺火方面表現較為突出,還能緩解因外感風熱引起的發(fā)熱、頭痛、咽喉腫痛等癥狀。對于經常用眼,導致眼睛疲勞、干澀的人群,飲用貢菊茶也能起到一定的明目護眼效果。
此外,現代研究還發(fā)現,貢菊中的黃酮類物質具有降低血壓、擴張冠狀動脈和抑菌的作用,經常飲用有助于降低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其含有的揮發(fā)油和菊甙等成分,還能刺激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起到提神醒腦、舒緩壓力的作用。
2、胎菊的成分與功效
胎菊主要含有精油、黃酮類、氨基酸、維生素等成分。其性寒,味苦、微甘,歸肺、胃經。胎菊除了具備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這些菊花共有的功效外,在清肝火方面功效很明顯。比如因肝火內盛引起的眼結膜充血、眼睛分泌物增多、急躁易怒、胸脅脹痛、面紅目赤等癥狀,飲用胎菊茶往往能得到較好的調理。同時,胎菊中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還具有殺菌作用,對結核桿菌、革蘭陽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起到抗菌消炎的效果。另外,它還能促進膽固醇代謝,有助于預防和輔助治療高血脂、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
三、去火實力大比拼
從中醫(yī)理論以及眾多實踐反饋來看,一般情況下胎菊的去火效果要比貢菊更為明顯。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從采摘時間和生長階段來說,胎菊是菊花在最“年輕”、還未完全綻放的時候就被采摘下來,此時它濃縮了更多的有效成分,寒性也更強。而貢菊是花朵開放后才采摘,隨著花朵開放,其寒性會有所減弱。在中醫(yī)里,寒性的藥材往往在清熱降火方面更具優(yōu)勢,所以胎菊去火能力更勝一籌。
另一方面,從針對的“火”的類型上,雖然二者都能清熱,但貢菊主要側重于去肺火,像因風熱感冒引發(fā)的咳嗽、肺部燥熱等情況,貢菊比較適用;而胎菊主要清肝火,像現代人經常熬夜、情緒焦慮導致的肝火旺盛,選擇胎菊就更為合適。如果上火癥狀比較嚴重,比如出現明顯的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甚至伴有便秘等情況,用胎菊來降火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要是癥狀相對較輕,只是感覺輕微的口干舌燥、眼睛有點干澀,或者作為日常預防上火的保健,貢菊則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