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肥胖癥、糖尿病、高脂血癥、痛風癥、腎臟疾病、外科疾病等各類疾病的腸內營養(yǎng)支持和營養(yǎng)治療、營養(yǎng)風險篩查及營養(yǎng)評定等。
向 Ta 提問
-
吃什么東西下奶最快最有效
以下食物下奶快且有效:鯽魚、豬蹄、絲瓜絡、黑芝麻、花生。 要想下奶快,可以嘗試以下幾種食物: 1.鯽魚:鯽魚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具有益氣健脾、清熱解毒等功效,能夠促進乳汁分泌。 2.豬蹄:豬蹄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能夠促進乳房發(fā)育,增加乳汁分泌。 3.絲瓜絡:絲瓜絡具有通絡下乳的作用,能夠促進乳汁分泌。 4.黑芝麻:黑芝麻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具有滋補肝腎、益氣養(yǎng)血等功效,能夠促進乳汁分泌。 5.花生:花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具有健脾和胃、潤肺化痰等功效,能夠促進乳汁分泌。 需要注意的是,下奶的效果因人而異,同時還需要注意飲食的均衡和多樣化,避免過度食用某一種食物。此外,如果產婦有其他健康問題或特殊需求,建議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進行飲食調整。
2025-07-15 17:40:59 -
吃巧克力會發(fā)胖嗎
吃巧克力會發(fā)胖,但是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巧克力是一種高脂肪、高熱量和高糖分的食物。其中,脂肪含量可以占到巧克力重量的40%至50%,而糖分含量也相對較高。所以,攝入過多的巧克力很容易導致熱量攝入超標,從而增加體重。巧克力中還含有可可堿和咖啡因等成分,這些成分可以刺激神經系統(tǒng),提高身體的代謝率,從而增加能量消耗。但是,這種作用相對較弱,不能完全抵消巧克力中的高熱量和高脂肪對體重的影響。 對于需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建議適量食用巧克力,并選擇低糖、低脂的巧克力產品。同時,還應該注意飲食的均衡和健康,增加運動量,以保持身體健康和理想體重。 需要注意的是,巧克力中含有可可堿和咖啡因等成分,過量食用可能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如導致失眠、焦慮、心跳過快等。所以,建議每天食用巧克力的量不要超過50克。
2025-07-15 17:40:03 -
魷魚嘌呤高嗎
魷魚嘌呤含量較高。 魷魚是一種常見的海鮮,每100克魷魚中嘌呤含量大約為220毫克,屬于高嘌呤食物。嘌呤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在人體內代謝后會形成尿酸。如果人體內尿酸水平過高,可能會引發(fā)痛風等疾病。對于患有痛風、高尿酸血癥或其他與尿酸代謝相關疾病的人群,應限制魷魚的攝入量,以避免尿酸水平升高。此外,健康人群也應適量食用魷魚,避免過量攝入嘌呤。 在飲食方面,除了魷魚,其他一些海鮮如蝦、蟹、貝類等也通常含有較高的嘌呤。同時,動物內臟、肉類、豆類、啤酒等食物也屬于高嘌呤食物。對于尿酸高的人群,應該注意飲食的均衡,多食用蔬菜水果,多飲水,以促進尿酸的排泄。 需要注意,嘌呤含量可能會因魷魚的品種、加工方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如果對嘌呤攝入有特殊關注或有相關疾病,建議在醫(yī)生或營養(yǎng)師的指導下進行飲食選擇。
2025-07-15 17:39:48 -
栗子的營養(yǎng)價值是什么
栗子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堅果,含有豐富的淀粉、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等。 1.淀粉 栗子中的淀粉含量較高,能為人體提供較多的熱量。 2.蛋白質 每100克栗子中含有蛋白質4.2克左右,是一種優(yōu)質的植物蛋白質。 3.維生素 栗子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多種維生素,可以滿足人體日常所需。 4.礦物質 栗子中含有鉀、鎂、鐵、鋅等礦物質,有利于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5.膳食纖維 栗子中的膳食纖維含量較高,有利于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問題。 6.不飽和脂肪酸 栗子中還含有一定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腦血管健康有益。 適量食用栗子對人體健康有益。但栗子的熱量較高,不適合過量食用,攝入過多的熱量導致肥胖。此外,栗子中的淀粉含量較高,糖尿病患者應謹慎食用。
2025-07-15 17:39:26 -
銀耳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銀耳,被譽為“滋陰潤肺”的食材,不僅具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功效,還有助于抗疲勞、抗氧化及提升免疫力。銀耳的性味甘淡平,歸于肺、胃、腎經,主要功效為滋補生津,潤肺養(yǎng)胃。它尤其適用于虛勞咳嗽、痰中帶血、口渴津少以及病后體虛乏力等癥狀。 銀耳的效用主要來源于其中的銀耳多糖,這種成分與一定量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共同為人體帶來益處。特別是它富含維生素D,有助于鈣的吸收;同時富含硒等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銀耳中的天然植物性膠質,結合其滋陰效果,長時間服用能夠滋潤皮膚,甚至有助于淡化臉部的黃褐斑和雀斑。此外,銀耳中的膳食纖維有助于胃腸蠕動,減少便秘,降低脂肪堆積,為追求健康或減肥的人群提供了幫助。 但請注意,如果是因感受風寒引起的咳嗽,或是體內濕熱導致生痰的人群,應避免食用銀耳。
2025-07-15 17: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