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淋巴瘤化療及生物靶向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白血病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診治。
向 Ta 提問
-
貧血缺什么
鐵、維生素B12、葉酸缺乏均可引發(fā)貧血,鐵缺乏因合成血紅蛋白原料不足致缺鐵性貧血,不同人群因攝入不足或需求增加等有差異;維生素B12缺乏因參與DNA合成影響致巨幼細胞貧血,素食者、老年人、胃腸道疾病患者等易缺乏;葉酸缺乏因參與DNA合成影響致巨幼細胞貧血,孕婦、酗酒者、胃腸道疾病患者等易缺乏。 一、鐵元素缺乏 1.相關機制: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關鍵原料,當機體鐵缺乏時,血紅蛋白合成減少,導致紅細胞體積變小,攜氧能力下降,從而引發(fā)缺鐵性貧血。例如,人體每日需要從飲食中攝取一定量的鐵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長期鐵攝入不足(如嬰幼兒添加輔食不及時、青少年挑食、孕婦需求量增加而補充不足等情況)會使體內鐵儲備逐漸耗竭,進而引起貧血。 2.人群差異影響 嬰幼兒:若喂養(yǎng)不當,如單純母乳喂養(yǎng)且未及時添加富含鐵的輔食,易出現(xiàn)鐵缺乏性貧血。因為母乳中鐵的含量相對較低,而嬰幼兒生長發(fā)育迅速,對鐵的需求量大。 孕婦:孕期女性血容量增加,對鐵的需求大幅上升,若飲食中鐵攝入不足,很容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 青少年:處于生長發(fā)育高峰期,對鐵的需求增加,若挑食、節(jié)食等導致鐵攝入不足,易引發(fā)貧血。 二、維生素B12缺乏 1.相關機制:維生素B12參與DNA的合成,缺乏時會影響骨髓造血細胞的成熟,導致巨幼細胞貧血。維生素B12主要來源于動物性食物,如肉類、蛋類、乳制品等,長期素食、胃腸道疾病影響維生素B12吸收(如惡性貧血患者因胃黏膜壁細胞受損,不能分泌內因子,影響維生素B12吸收)等情況會導致維生素B12缺乏。 2.人群差異影響 素食者:由于長期不攝入動物性食物,容易出現(xiàn)維生素B12缺乏,進而引發(fā)巨幼細胞貧血。 老年人:胃腸道功能逐漸減退,維生素B12吸收能力下降,若飲食中維生素B12攝入不足,較易發(fā)生缺乏。 胃腸道疾病患者:如患有萎縮性胃炎、胃大部切除術后等,會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增加缺乏風險。 三、葉酸缺乏 1.相關機制:葉酸也是參與DNA合成的重要維生素,缺乏時同樣會引起巨幼細胞貧血。葉酸廣泛存在于綠葉蔬菜、水果、肉類等食物中,長期偏食、酗酒、某些藥物影響(如抗癲癇藥等)、胃腸道疾?。ㄈ缧∧c吸收不良綜合征等)都可能導致葉酸缺乏。 2.人群差異影響 孕婦:孕期葉酸需求量增加,若飲食中葉酸攝入不足,且未及時補充葉酸制劑,容易發(fā)生葉酸缺乏性貧血。 酗酒者:酒精會干擾葉酸的代謝和吸收,長期酗酒者易出現(xiàn)葉酸缺乏。 胃腸道疾病患者:如患有小腸疾病、酗酒導致的營養(yǎng)不良等情況,會影響葉酸的吸收利用,增加葉酸缺乏性貧血的發(fā)生幾率。
2025-09-22 19:34:03 -
白血病臍帶血移植治愈率怎么樣
白血病臍帶血移植治愈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兒童白血病相對成人治愈率稍高,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部分經(jīng)合適移植可達30%-50%長期無病生存,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約20%-40%,影響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的年齡、白血病類型、疾病分期及移植相關的配型情況、移植后并發(fā)癥等,特殊人群兒童和成人移植需關注各自特點及相關情況以提高治愈率。 影響白血病臍帶血移植治愈率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 年齡:兒童白血病患者在臍帶血移植中往往預后相對更好,因為兒童的身體狀況相對成人更能耐受移植過程中的一些反應,免疫系統(tǒng)等恢復能力也相對較強;而成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下降,發(fā)生移植相關并發(fā)癥的風險增加,如感染等,這會影響治愈率。例如,年齡大于40歲的成人白血病患者進行臍帶血移植后,出現(xiàn)嚴重感染等并發(fā)癥的概率明顯高于兒童患者。 白血病類型:不同類型的白血病對臍帶血移植的反應不同。像前面提到的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相對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在臍帶血移植后治愈率相對更高一些。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的某些亞型可能對臍帶血移植的敏感性相對更好。 疾病分期:白血病處于早期,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進行臍帶血移植,治愈率相對較高;而如果是白血病晚期,已經(jīng)發(fā)生了多部位浸潤等情況,治愈率就會降低。比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經(jīng)合適臍帶血移植后,治愈率可達到50%-70%左右,而急變期的患者治愈率則大幅下降。 移植相關因素 配型情況:臍帶血移植的配型要求相對骨髓移植來說寬松一些,但配型相合程度也會影響治愈率。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相合程度越高,移植后發(fā)生排斥反應的概率越低,治愈率相對越高。一般來說,HLA全相合的臍帶血移植治愈率要高于不全相合的情況。 移植后并發(fā)癥:臍帶血移植后常見的并發(fā)癥如移植物抗宿主?。℅VHD),如果發(fā)生嚴重的GVHD,會明顯降低治愈率。輕度的GVHD通過積極治療可能對治愈率影響相對較小,但重度的GVHD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多器官功能受損等情況,大大降低治愈的可能性。另外,移植后感染也是重要的并發(fā)癥,嚴重感染控制不佳會危及患者生命,影響治愈率。 特殊人群方面,兒童白血病患者進行臍帶血移植時,要特別注意兒童的生長發(fā)育特點,移植后的免疫重建等情況對兒童未來的身體發(fā)育、智力等都有影響,需要密切監(jiān)測兒童的生長指標、免疫功能恢復等情況,給予特殊的護理和支持;成人患者則要關注其基礎疾病對移植耐受性的影響,如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礎病的成人,在移植過程中要更加謹慎評估風險,積極預防和處理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并發(fā)癥,以提高臍帶血移植的治愈率。
2025-09-22 19:32:54 -
脖子摸到無痛淋巴結怎么回事
脖子摸到無痛淋巴結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現(xiàn),如感染、炎癥、腫瘤等。如果發(fā)現(xiàn)脖子摸到無痛淋巴結,需要觀察其大小、形狀、數(shù)量是否有變化,以及是否出現(xiàn)其他異常癥狀,如發(fā)熱、盜汗、體重下降等。如果淋巴結腫大持續(xù)存在、逐漸增大或出現(xiàn)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診斷,以確定具體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1.正常情況 淋巴結是免疫系統(tǒng)的一部分,位于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當身體受到感染、炎癥或其他刺激時,淋巴結可能會腫大。這種腫大通常是無痛的,而且可以在感染或炎癥消退后自行恢復。 一些人可能天生就有較大的淋巴結,這也可能導致脖子摸到無痛淋巴結。 2.可能的疾病 感染:如病毒、細菌或真菌感染,可能導致淋巴結腫大。常見的感染包括感冒、喉嚨痛、牙齦炎等。 炎癥:某些炎癥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也可能影響淋巴結。 腫瘤:惡性腫瘤(如淋巴瘤、白血?。┗蜣D移瘤(即其他部位的腫瘤轉移到淋巴結)可能導致淋巴結腫大。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反應、代謝性疾病等也可能引起淋巴結腫大。 如果發(fā)現(xiàn)脖子摸到無痛淋巴結,以下是一些建議: 觀察:注意淋巴結的大小、形狀、數(shù)量是否有變化,以及是否出現(xiàn)其他癥狀,如發(fā)熱、盜汗、體重下降等。 就醫(yī):如果淋巴結腫大持續(xù)存在、逐漸增大或出現(xiàn)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醫(yī)生可能會進行身體檢查、血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MRI)等,以確定具體原因。 診斷:根據(jù)具體情況,醫(yī)生可能會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或治療??赡馨馨徒Y活檢、骨髓穿刺等以明確診斷。 治療:治療方法取決于病因。如果是感染引起的,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如果是其他疾病導致的,可能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兒童和老年人的淋巴結腫大可能需要特別關注。兒童的免疫系統(tǒng)尚未完全發(fā)育,淋巴結可能更容易腫大。老年人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可能下降,某些疾病的癥狀也可能不典型。 此外,以下是一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項: 孕婦:如果在懷孕期間發(fā)現(xiàn)脖子摸到無痛淋巴結,應及時告知醫(yī)生,因為某些感染或疾病可能對胎兒有影響。 服用免疫抑制劑或化療藥物的患者:這些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可能較為脆弱,淋巴結腫大可能是藥物副作用或潛在感染的表現(xiàn),需要密切監(jiān)測。 有惡性腫瘤病史的患者:脖子摸到無痛淋巴結可能是腫瘤復發(fā)或轉移的跡象,需要進行進一步評估。 總之,脖子摸到無痛淋巴結可能是多種原因引起的,需要綜合考慮個人情況和其他癥狀進行判斷。如果對淋巴結腫大有疑慮,最好咨詢醫(yī)生以獲得準確的診斷和建議。
2025-09-22 19:29:48 -
血小板低60是白血病嗎
血小板低60×10/L屬血小板減少,原因多樣不一定是白血病,非血液系統(tǒng)疾病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進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有再生障礙性貧血、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發(fā)現(xiàn)需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并依因治療。 非血液系統(tǒng)疾病 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可能會影響血小板的生成或導致血小板破壞增加。例如,風疹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等感染后,有可能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的情況。不同年齡階段人群感染的病原體可能有所不同,兒童更容易受到常見病毒的感染,如手足口病病毒感染也可能伴隨血小板輕度減少。 自身免疫性疾?。合裣到y(tǒng)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可能會攻擊血小板,導致血小板數(shù)量降低。這種情況在育齡期女性中相對多見,因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病與自身免疫機制異常有關,而女性激素等因素可能對其有一定影響。 脾功能亢進:各種原因引起的脾腫大,如肝硬化導致的脾功能亢進,會使血小板在脾臟內過度滯留和破壞,從而引起外周血血小板減少。肝硬化在長期大量飲酒的人群、患有病毒性肝炎等基礎疾病的人群中較為常見。 血液系統(tǒng)疾病 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導致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三系均減少。該病可發(fā)生在各個年齡段,發(fā)病原因可能與遺傳、化學物質(如苯及其衍生物)、輻射等因素有關。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自身免疫介導的血小板破壞過多造成的出血性疾病,患者體內產(chǎn)生針對血小板的自身抗體,導致血小板破壞增加。兒童和成人均可發(fā)病,兒童急性型多與病毒感染有關,成人慢性型則相對遷延。 白血?。喊籽∈窃煅杉毎膼盒钥寺⌒约膊?,白血病細胞大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可導致血小板減少。但除了血小板減少外,白血病還會有其他表現(xiàn),如貧血(乏力、面色蒼白等)、發(fā)熱、肝脾淋巴結腫大等。不過僅通過血小板低60這一個指標不能確診白血病,還需要結合血常規(guī)中的白細胞、紅細胞情況,以及骨髓穿刺等檢查來明確診斷。 如果發(fā)現(xiàn)血小板低至60×10/L,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如骨髓穿刺、自身抗體檢測、病毒學檢查等,以明確病因。不同年齡段、不同基礎健康狀況的患者,進一步檢查的側重點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兒童患者要重點排查感染相關因素以及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成年患者則需要更全面地考慮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其他疾病等情況。同時,醫(yī)生會根據(jù)具體病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果是感染引起的,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如果是免疫性疾病導致的,可能會使用免疫調節(jié)等治療方法;如果考慮是白血病,則需要按照白血病的分型進行相應的化療等治療。
2025-09-22 19:27:31 -
什么是壞血病
壞血病是人體長期缺乏維生素C引發(fā)的全身性營養(yǎng)性疾病因自身不能合成需從外界獲取,長期膳食缺新鮮蔬果等或有吸收障礙會致發(fā)病情,早期有倦怠等非特異癥狀后牙齦腫脹出血等,典型有骨骼病變、貧血、傷口愈合慢等,診斷結合維C攝入不足病史、典型表現(xiàn)及血清維C測定等實驗室檢查,預防需飲食保證攝入富含維C食物及多樣搭配生活方式,治療是補充維C并依人群合理補充。 一、壞血病的定義 壞血病是因人體長期缺乏維生素C(抗壞血酸)所引發(fā)的全身性營養(yǎng)性疾病,維生素C參與膠原蛋白合成、組織修復等多種重要生理過程,長期攝入不足會打破體內平衡,進而導致一系列病理改變。 二、病因 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維生素C,需從外界食物獲取,若長期膳食中缺乏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或存在吸收障礙等情況,便會使體內維生素C儲備耗竭,引發(fā)壞血病。例如,長期單一食用缺乏維生素C的食物,或處于特殊環(huán)境(如海上長期航行缺乏新鮮蔬果供應)的人群易患此病。 三、臨床表現(xiàn) 1.早期表現(xiàn):患者可能出現(xiàn)倦怠、煩躁不安、食欲減退等非特異性癥狀,隨后牙齦會逐漸腫脹、出血,皮膚可見瘀斑、瘀點,毛發(fā)干枯易脫落等。 2.典型表現(xiàn):病情進展后可出現(xiàn)骨骼病變,如患兒會有肢體疼痛、下肢假性癱瘓等表現(xiàn),成人可能出現(xiàn)關節(jié)疼痛、骨膜下出血等;嚴重時還會導致貧血,出現(xiàn)面色蒼白、乏力等癥狀,且傷口愈合緩慢。 四、診斷依據(jù) 結合病史中維生素C攝入不足情況,再依據(jù)典型臨床表現(xiàn),同時輔助實驗室檢查,如血清維生素C水平測定(正常血清維生素C濃度約為11~23μmol/L,低于此值提示可能缺乏)、毛細血管脆性試驗(患者毛細血管脆性增加)等進行綜合診斷。 五、預防措施 1.飲食方面:日常飲食應保證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新鮮柑橘類水果、草莓、獼猴桃、西蘭花、青椒等,以滿足機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對于嬰幼兒,需合理添加富含維生素C的輔食;孕婦要保證足夠的維生素C攝入,以滿足自身及胎兒需求;老年人因消化吸收功能可能減退,更應注重從飲食中獲取充足維生素C。 2.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長期單一飲食,可通過多樣化的食物搭配來保障維生素C的穩(wěn)定攝入。 六、治療 主要是補充維生素C,通過增加富含維生素C食物的攝入或使用維生素C補充劑來糾正體內維生素C缺乏狀況,一般經(jīng)及時補充后,癥狀可逐漸改善。特殊人群中,嬰幼兒補充維生素C需遵循科學合理的方式,避免不恰當?shù)倪^量補充;孕婦在補充時要注意符合自身營養(yǎng)需求特點;老年人補充時需考慮其身體代謝等狀況,以安全有效地糾正維生素C缺乏。
2025-09-22 19:25:17